乐动体育平台app下载病理学教研室共有教师6名,其中教授2名,副教授2名,讲师1名,助教1名(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2名,硕士学位2名,学士学位2名),50岁以上1名,40-49岁3名,30-39岁2名。
教研室始终以抓教学质量为根本,加强教学和实验管理。教研室承担本科11个专业的《病理学》和1个专业的《临床医学基础 》以及研究生的《病理学进展》的理论课和实验程的教学工作,教研室全年平均教学净学时数1800学时以上。
2005年该学科获批“中西医结合基础-病理学专业”硕士培养点,现有硕士生导师2名,至今已成功培养5名硕士研究生,且有在校研究生3名;病理学课程属于陕西中医学院“校级精品课程”,病理学学科在2013年获批“校级重点学科”;该学科成员是我校2011年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“中医肿瘤病学”重点学科的骨干。
教研室立足现实,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,发扬优良传统,积极主动地深入开展科研工作,形成了稳定的三个研究方向:①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的实验研究;②消化系统疾病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防治机理的研究;③阿尔兹海默病中Aβ蛋白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的实验研究,并取得可喜的成绩。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、省部级课题各1项及厅局级课题10余项;主持在研省部级课题2项,厅局级课题2项。近年发表论文120余篇,其中SCI全文收录25篇,EI收录14篇,ISTP收录8篇,Medline收录18篇,国内核心期刊32篇。该教研室2007年获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,2007年和2009年分别获陕西中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,2009年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二等奖、全国医药业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各1项,2011年获陕西高校科技二等奖和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各1项,2013年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、咸阳市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,2014年获陕西省高校科技一等奖1项,2015年获陕西省科技二等奖1项、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,2016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。主持校级综合课程改革和教改课题各1项。近年来,参编国家级统编教材6部,创新教材1部,参编专著3部。
师资队伍概况:本教研室现有教职工5名。
应小平:女,52岁,大学本科学历,教授,1988年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医疗系。研究方向:基于肿瘤微环境研究中医药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机制。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,主持厅局级课题4项,校级课题1项,参与厅局级课题20余项。近三年期间共计在医学领域发表科研论文6篇,其中核心收录3篇。参编教材2部。获“咸阳市优秀论文三等奖”1项,获“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”一等奖1项。
王小平:男,45岁,博士,教授,2001年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基础课部病理学专业。研究方向:肿瘤分子免疫病理学。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,厅局级6项,校级课题2项。近三年期间共计在肿瘤病理学领域发表科研论文12篇,其中SCI收录4篇,核心收录8篇。获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,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,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。
赵延红:男,47岁,学士,199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。研究方向: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的研究。近三年期间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发表科研论文1篇(CSCD-C)。
方艳:女,41岁,硕士,副教授,2013年硕士毕业于乐动体育平台app下载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。研究方向: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。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,主持厅局级2项、校级课题1项。近三年期间共计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发表科研论文5篇,核心收录2篇。参编教材2部。获咸阳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。
李宏:女,39岁,硕士,助教,2007年硕士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内科学专业。研究方向: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研究。主持校级课题1项。近三年期间发表科研论文2篇。
潘艳芳,女,34岁,博士,讲师,201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。研究方向: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。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,主持厅级课题1项。近三年期间共在神经科学领域发表科研论文5篇。其中SCI收录3篇,核心1篇。
LDsportapp官网下载 电话:029-38185122
版权所有:陕西中西药大学 技术支持:信息化建设管理处
陕ICP备05001612号-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
copyright @ 2005-2008 http://www.sntcm.edu.cn All Right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