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理教研室简介 生理教研室是成立较早的基础学科教研室之一,在陕西中医学院1959年成立之初,归属于西医基础教研室,在1972年从西医基础教研室分离出来后,成立生理教研室。在80年代归属于医疗系,后分别归属于基础部、基础课部、LDsportapp官网下载。历任教研室主任为:董笃一(1963年至1984年)、李稳(1984年至1988年)、张灯成(1988年至04年)黄文华(05年3月至今)。张灯成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,2003年被评为陕西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名师。 生理学科现有教授2名,副教授4名,讲师3名,助教1名,其中博士5名,硕士3名,本科2名。 生理教研室承担学院各个本、专科专业《生理学》、《解剖生理学》教学任务,从1998年后又承担研究生《生理学进展》、《实验动物学》教学任务。另外还承担针灸推拿系《神经生理学》、公卫系心理学专业《生理心理学》教学任务,从2005年开始在本、专科开设《临床生理学》、《实验动物学》、《心血管生理基础与临床》、《思维与训练》、《大学生心理健康》等公共选修课。年均教学工作总量约3500学时。2009年《生理学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,2014升级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,2013获得学校“双语教学示范课程”立项资助,2014年获得学校“综合课程改革”项目立项资助。 除承担教学任务外,还大量的科研工作。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,在董笃一主任带领下,生理教研室在全国较早开展“中医阳证与阴证动物模型”研究,其研究成果发表于《陕西中医学院学报》1981年第3期,并收录于《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及细胞系研制与应用》一书。1983年董主任被卫生部聘为全国中医学院西医课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,参与编写《生理学》第5版教材,该教材1986年公开出版发行。张灯成主任在1978年延安地区卫生防疫站工作期间,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“口服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效果及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”获当年全国科学大学奖,1982年所完成的科研课题“低硒对心室肌纤维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”获当年卫生部科学技术成果乙等奖。 师资队伍: 于远望,男,1965年2月20日出生,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组织部部长,第九届“陕西省教学名师”,入选陕西中医药大学百名人才工程“十大名师”和“学术带头人”,兼任陕西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,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评估研究会理事,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,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《陕西中医学院学报》和《现代中医药》等杂志编委。 1989年6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,留校工作至今,其中1992年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LDsportapp官网下载参加全国高校生理学助教进修班学习。现主要从事《生理学》、《实验动物学》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,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,对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现代生物学机制具有较为深入的研究,在防治心力衰竭领域取了得一定的成就,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、厅局级科研项目6项,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,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9余篇,主编、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6部(主编2部),参编出版教材及学术著作6部,先后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、咸阳市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;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。 张琪,博士,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生理学博士学位。2007年至2010年在美国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药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。2010年至今在我校LDsportapp官网下载和医学科研实验中心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。主讲《神经生理学》和《中医药科研思路和方法》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盐敏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中医药干预研究。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、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,在Circulation Research、Hypertension、American Journal Physiology、Neuroscience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8篇,先后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和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。 黄文华主编教材1部:《生理学实验指导》(陕西师大出版社,2012.8),参与编写教材6部,分别为《医学实验动物学》(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2.7)、《神经生理学》(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6)、《中西医结合生理学》(科学出版社,2013.6)、《大学生理学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3.12)、《生理学》(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4.12)、《实验动物学》(中国中医药出版社。2014.12)。 宋亮,男,38岁,副教授,自然科学博士(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),主要研究方向:IKK/NF-kB路径在急性胰腺炎及胰腺癌中的作用。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,厅局级课题1项,咸阳市课题1项,参与国家课题4项。作为科研骨干参与申报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个。发表论文10余篇,其中SCI收录文章9篇,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8.187(Gastroenterology)。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1部(副主编)。获得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。 刘晓华,女,理学博士,副教授,陕西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教师。201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生理学专业,主要从事《生理学》教学、科研工作。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,省级课题4项,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,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,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。主要从事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。 赵小明:男,37岁,学历医学硕士,职称讲师,2002年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基础部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,主要从事《生理学》教学、科研工作。研究方向:中西医治未病。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,厅局级2项,校级课题2项,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,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,咸阳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,获我校教学成果1项。共发表科研论文7篇,核心收录3篇,参编教材2部。 安荣:男,39岁,博士,高级实验师,2016年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LDsportapp官网下载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。研究方向:中医药对肠道微生态调节机制研究。主持及参与厅局级6项,校级课题1项。近三年期间共计发表科研论文4篇,其中核心收录4篇。副主编教材1部。 鞠迪,女,理学博士,讲师,陕西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教师。2016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,主要从事《生理学》教学、科研工作。发表SCI一篇,主要从事肝纤维化和肝癌发生机制研究。 李汨,女,医学硕士,助教,2016年硕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专业,主要从事《生理学》教学、科研工作。近三年期间共计在肝癌的临床研究领域发表科研论文4余篇,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与肝纤维化、肝癌研究。
LDsportapp官网下载 电话:029-38185122
版权所有:陕西中西药大学 技术支持:信息化建设管理处
陕ICP备05001612号-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
copyright @ 2005-2008 http://www.sntcm.edu.cn All Right Reserved